新疆在线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国际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举行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14

  2021年4月30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国际史学理论研究及其发展趋势》课题结项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举行。出席结项会的评审专家有: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郭小凌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高毅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刘北成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夏继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越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宋学勤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彭卫研究员和当代中国研究所宋月红研究员。项目主持人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陈启能研究员与子项目负责人姜芃研究员、马龙闪研究员和王旭东研究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编辑罗卫平以及社科院内外其他专家出席会议,近20位学者出席会议。

  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孙丽文主持,课题管理单位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刘健研究员,综合处刘巍、马渝燕、陆晓芳等出席会议。会议首先由陈启能汇报课题完成情况。陈启能指出,《当代国际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课题是最初于2012年申请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招标选题序号是:12&2D86。正式立项在2014年,预定2020年完成。这一课题下分6卷,分别是《当代中国史学主要趋势》、《当代亚洲史学发展趋势》、《当代欧美史学发展趋势》、《当代俄罗斯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当代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人物、派别、焦点》和《信息历史学》。多年来,作者们围绕课题研究和写作做了许多工作,譬如小型座谈、专家访谈、档案收集、专题研讨等。

  在课题结项会上,项目主持人陈启能对课题总的进行情况作了较详细的总结汇报,包括研究计划的执行情况、总体的写作要求、取得的成就与不足,并因上述第一卷作者王学典,第二卷作者赵轶峰,第五卷作者王晴佳和张旭鹏都在外地,无法到会,就特地代他们三人分别作了简要介绍。根据王学典的结项报告,陈启能指出,王学典的这卷《当代中国史学主要趋势》的重点和创新点主要有四方面:一是,与以往许多以罗列研究成果为主的综述式作品不同,此卷力图把握当代中国史学变迁的大脉络、大纲领、大关节,用宏观眼光和全局意识来审视史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问题。二是,注重对当代中国史学中重大论题的分析。三是,将当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与同时期国际史学演化大势结合起来。四是,对当代中国史学发展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不但突出其成就,尤能反思其问题和局限。

  陈启能介绍了赵轶峰的结项报告。赵轶峰的《当代亚洲史学发展趋势》包括韩国与朝鲜、日本、印度的史学发展情况。作者强调,书中所说的历史编纂学是指从实践所看的史学理论,即表示致力于透过历史著述方式来考察其背后的观念与理论。作者指出,书中考察的亚洲诸国的历史编纂学是被置于与西方、中国历史编纂学相关联的背景下,在社会发展实况与历史相结合的统摄视角下,以历史观念为主要线索来进行的。之后,陈启能又简单地说明,因王晴佳、张旭鹏合著的《当代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人物、派别、焦点》一书已于2020年1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并已分送给了到会的专家,因此就不再赘述。

  陈启能请姜芃介绍了《当代欧美史学发展趋势》,请马龙闪介绍了《当代俄罗斯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请王旭东介绍了《信息历史学》。姜芃首先澄清了几个具体问题,如“欧洲”概念的形成有各个发展过程,是逐渐取代“基督教世界”概念的,直到启蒙运动时期“欧洲”概念才最终形成;接着扼要地介绍了欧美史学的发展趋势。马龙闪对当代俄罗斯史学的发展趋势作了简要的介绍,指出:由于上世纪80年代苏联发生了剧变,俄罗斯史学也不可能不受影响,它经历的这个剧变期直至20世纪90年代中前期,此可谓当时俄罗斯史学发展的第一时期。第二期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到20世纪最初的5年,是它的转型过渡期。第三期大体从新世纪开始,还在发展。王旭东接着介绍了“信息历史学”。他指出,这是指将历史和历史认知及其诠释抽象/解构到信息层面,系统地综合运用信息、信息理论、信息科学、信息化应用的相关理念、方法和技术支持及实现手段,来探讨并深入研究历史学领域经历的诸种问题的一门新兴学问。

  评审专家们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了点评。他们一致高度肯定了项目的系列成果,并普遍肯定这个项目的意义,认为这个项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面涉及的时空范围很广,对当代国际史学的发展全面而有重点地进行了深入的评述和研究,涉及到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涵盖面广,并按人物、派别和焦点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更值得称道的是在全部6卷的各章节中都有结合具体文献的深入判析。

  专家们认为,本项目的学术价值、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首先表现在项目研究的涉及面广,涵盖的方面多,并注意结合具体文献进行深入分析,既能帮助读者把握整体的发展过程,又能对具体的流派、论著、问题等有深入的理解。本项目立足当代中国与世界发展变化的背景,从多个层面、多个领域以及多个区域阐释当代中国与世界史学发展大势,高屋建瓴,对当代中国、当代亚洲、当代欧洲、当代美国、当代俄罗斯等国家与地区的史学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分析和概括,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体现了本项目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这一重要特色。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个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色,不仅表现在对当代中国和世界史学的发展现状的总结上,而且更应在此基础上分析其发展趋势和走向,以及彼此之间的影响。如《当代中国史学主要趋势》卷不仅注重对当代中国史学重大理论问题的分析,同时注重把握当代国际史学的演化大势及其对中国史学发展的影响。

  其次,除了全面性和系统性的特色外,不少专家还强调了本项目的另一重要特色,即它的重点突出。如全球史是一门较新出现的重要学科,在本项目的叙述中就得到了相当的重视。在“绪论”中,全球史作为一个重要的史学思潮和流派得到了强调。在《当代中国史学主要趋势》卷的第二章“西方史学的大规模输入”中评述了全球史在中国史学界的兴起和发展,这里的评述很全面,对于重要的论著几乎都有涉及。“对于全球史理论方法的探讨多于具体的研究实践”,这种评价是公允的。《当代欧美史学发展趋势》卷的第八章“1980年代以来美国的历史学”谈及美国全球史的兴起和发展。对于全球史兴起的美国因素有具体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全球史的动态发展过程和不断的完善有着深入的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当代历史哲学和史学理论:人物、派别、焦点》卷第二部分谈及作为学术流派之一的全球史。这里突出的特色是提到了全球史的多重面向,有助于对全球史的立体化认识。

  再次,评议专家们在充分肯定本项目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批评和建议。如《当代中国史学主要趋势》卷没有提到中国考古学的巨大成就,也没有谈到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史学;本卷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史学发展,如果对于之前的史学发展有个阐释应该会更好些。也有专家指出,全书各卷总体上安排得当,并无大碍,但还有不足处:全书整体上来看以介绍为主,而评判少、分析少、概括性评述少。还有专家指出,美国史学发展状况如果能单列一卷加以叙述,效果应该会更好。

  陈启能对与会专家提出的建设性意见表示感谢,并对此作了简要回答。最后,与会专家对《当代国际史学研究及其发展趋势》项目提交了书面评审意见。结项会圆满结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 撰稿人:东月)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项目主持人荣誉学部委员、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陈启能 主办方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郭小凌教授 主办方供图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高毅教授 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历史系刘北成教授 主办方供图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夏继果教授 主办方供图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张越教授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彭卫研究员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宋月红研究员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姜芃研究员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马龙闪研究员 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王旭东研究员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