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打造文化兴盛沃土,繁荣城乡文化事业,完善文艺创作引导激励机制。前不久,第十届宁夏文学艺术奖揭晓,作家们在不同的文学领域创作出大量优秀作品,新生作家不断涌现。 评委们坦言:宁夏文学由“高原”迈向“高峰”,并非一蹴而就的飞跃,而是一个需要宁夏文学界为之持续努力的过程。《2022宁夏文化发展报告》,对宁夏文学艺术的创作情况,尤其是2021年的创作情况进行整体审视,对创作主要经验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了总结和研判。 处于文学创作“平静期”的宁夏,如何进一步完善文艺创作引导激励机制,用文学的方式讲好宁夏故事,宁夏未来的文学创作之路当如何举步,怎样前行? 小说:创作题材较以往多了一些宽度和色彩 2021年宁夏小说呈现出相对稳定的态势,60后作家,尤其是70后作家依然是小说创作领域的中流砥柱,其创作份额占比超过八成。80后作家的人数逐渐增多,90后作家亦有不寻常表现。 “从小说创作关注生活的视野来看,2021年作家们试图向更为广阔的生活领域进发,创作题材较以往多了一些宽度和色彩。”宁夏大学教授郎伟认为,城市小说的书写者渐渐增多,动荡的心灵与微妙的情感,成为众多写作者进入“城市迷宫”的最佳通道。历史题材的小说成为2021年宁夏小说创作的新景观,就不多的几篇历史题材的小说来观察,宁夏作家的此类创作水准非比寻常。 近年来,“乡恋”书写和对乡土社会复杂问题的思考,一直是宁夏作家发现生活和描写生活的熟悉路径。“2021年的宁夏乡土小说依然呈现着新旧生活观念碰撞之下的西北乡村的诸多风景。只是,由于创作者的年轻化,小说内蕴的时代情绪表现得更为浓烈了。”郎伟说。 论及2021年宁夏的小说创作发展,一些作家的创作质量不同凡响。马金莲出版长篇小说1部(《孤独树》),中、短篇小说集2部(《白衣秀士》《午后来访的女孩》),并在《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大家》等国内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13篇。石舒清的小说发表数量不多,但是题材的独特和作品所拥有的艺术魅力却让人格外流连。发表于《大家》第3期的《小说三题》依据历史材料,对3个历史人物的生平行迹进行了文学叙述。计虹几年前进入“城市文学”创作领域,迄今一直保持着比较良好的创作心态和创作质量。2021年她一共发表中、短篇小说6篇,除了《小嫂子》1篇是讲述乡土故事的,其余5篇(《我们的岸》《变脸》《煎炒烹炸》《经过春天的时候》《苏菲的小酒馆》)皆为城市生存状貌的传神写照。90后作家孔繁卿和马一平,是2021年宁夏文坛升起的“新星”,他们的代表作《玫瑰女人》和《洁癖》让人眼前一亮,形成了较为鲜明的个人风格。 在郎伟看来,就作家分布的文学地理空间而言,2021年,由于瑶草、郭乔、马一平等作家的出色“演出”,宁夏文学地理的“吴忠板块”已经悄然成形。“与近年来国内长篇小说创作所呈现的‘井喷’状态相比,宁夏的长篇小说创作一直处于发展不旺盛的状态,2021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屈指可数。马金莲的《孤独树》,张学东的《西西弗的石头》,王佐红、樊建民的《上口外》,高丽君的《沉默的黑板》是4部能够经得起谈说的本地长篇小说。”郎伟说。 诗歌:表达对日常生活的深切体验 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心声。 从2021年发表在各类杂志期刊上的宁夏诗歌来看,宁夏诗坛的中坚力量仍然是70后诗人。安奇、杨建虎、马占祥、阿尔、西野、泾河、木耳曹兵、郭静、念小丫等一批70后作家在2021年发表的诗歌作品,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占据了很大分量。而90后诗人如马骥文、许婧、卢三鑫、马海莹、禾必等作为宁夏诗坛的新生力量,虽然不如70后、80后诗人有影响力,但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后起之秀的潜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