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在线

热门关键词: 

重建能力 为光明“续航”

来源:互联网 作者:网络 发布时间:2022-03-11

  编者按

  有资料显示,中途失明者(15岁以后失明)占视力残疾人群体的一半以上。失明以后他们往往面临着失业、婚姻破裂、因病致贫、返贫等。许多中途失明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有些人可能终生走不出失明的阴影,再也融入不了社会。中途失明者能力重建康复训练,能够帮助中途失明者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回归正常的社会生活。

  在宁夏党委和政府的支持下,宁夏残联争取中国残联的项目支持,并配套资金,购置设备、培训骨干专业技术人员、优化无障碍设施,为能力重建康复训练项目的实施创造条件。2018年至2021年,已有200名中途失明者通过训练,重拾信心,融入社会。今年,宁夏将中途失明者能力重建康复项目纳入“五个100”惠残康复项目,进一步提升视功能障碍者能力重建服务,探索盲人职业康复新领域。

<p>  手绘  谢鑫</p>

手绘  谢鑫

春日里一束明亮的光

  作为全国五个试点之一,宁夏“光明之家”中途失明培训项目已开展了2期,为15岁至55岁的中途失明者有针对性地培训定向行走能力、做饭、使用手机等生活能力,以及提供心理疏导和身体康复等。“康复的目标不是提高视力,而是经过康复训练,重获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能力。”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视觉康复科业务主管、项目培训班班主任赵志清介绍。

  这些中途失明者,都是在几年内视力急剧下降,到了无法正常生活与工作的地步,病因包括视神经病变、先天性青光眼、视网膜脱落等。伴随着身体的变故,人生也走向低谷。

  小康路上不让一个残疾人落下。

  幸运遇到“光明之家”中途失明康复团队,他们中有同样是视力障碍者的杨婧玉老师,感同身受学员们的困境,给其“点对点”的帮助,深受学员信任;也有刻苦钻研,熟练掌握视障康复技能,根据中途失明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的王静云老师;还有马琴、刘浩然、陈佳佳、马慧、王悦等一群阳光、年轻的视障康复老师,他们把医、治、护、教、社工等专业融入中途失明者能力重建康复项目,用真诚无私的帮助和专业、熟练地训练带着中途失明者走出泥淖、重建生活。他们一次次耐心的指导,一句句阳光般的话语,一声声真诚的问候,就像一场春雨,润物无声,温暖着中途失明者的心田。

  “在培训班我学会了什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找回了自己的价值感。”学员脸上灿烂的笑容,就像是春日里一束明亮的光,穿透黑暗而来。( 杨淑琼)

从追光者变成别人的光

  走完一段20米长的路要多久?对常人来说不过十几秒。在宁夏残疾人康复中心一楼的幸福体验馆——模拟盲人生活环境的64平方米的房间里,一段同样长度的弯弯曲曲的路,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足足走了将近10分钟。